同样面对家族惨祸,同样背负血海深仇,有人隐忍前行,探寻真相,有人偏执疯魔,误入魔道。
让一个连蚂蚁都不忍心踩的良善少年,终究沦为杀人如麻的地狱判官,只因一句,为何有那么多人,手上满是恶业,却能平安喜乐,富贵荣华?
故事的开始,是一桩桩血案令人心惊,可故事的终结,却是血案背后的内情,令人无不唏嘘。
只因世间多不公,书生以血引雷霆,从前途无量,到家道中落,因苦难而变了性情,因仇恨而剑走偏锋。 以活人为祭,施邪恶咒术,布诛邪道场,只因人间即地狱,世人皆为魔。展开剩余90%幸福的人生大多相似,不幸的人生却各有不同。
这世上,总有人面对同样悲惨的遭遇,却走出了不同的人生。
一场皇室丑闻,令一心为民的大理寺卿沈毅,背负结党营私的罪名,全家被害。
沈家独女跳水逃生,不顾其父生前嘱托,执意为父翻案,探寻真相。
这才有了后来,幼时入药王谷养病,病愈出谷,意外丧父的秦家二房嫡女秦菀,千里扶灵归荆州,开启步履维艰却勇往直前的人生。
沈菀与秦菀于药王谷相识,她亲自照顾她许久,遗憾的是,没能救下她的性命。
后来沈菀家族遭难,假死逃生,顶着秦菀之名,重新出现于人前。
她一手医术,一手仵作之术,游走于阴阳之间,替活人驱除病灶,替亡者断案追凶。
自从沈菀跟随秦家长房嫡子,忠勇侯世子秦琰回京,更是一路披荆斩棘,以最短的时间,扬名京城。
值外邦来使,春猎之时,沈菀救下北代国太子,还找出了谋害太子的真凶,避免了两国交恶,功在社稷,不仅获封永慈郡主,还得了入刑部的虚职。
职务不值一提,但能力却众所周知。
沈菀的身份,陡然发生了变化,在外人眼中,是她飞上枝头变凤凰,可只有她自己知道,所以虚名都不如她在一步步靠近晋王案的路上,实现最大的跨越而来得珍贵。
就在沈菀可以光明正大的帮助刑部和大理寺查案,帮助临安府衙验尸之后,没过多久,便发生了更加令人触目惊心的凶案。
为什么说是触目惊心呢? 只因亡者竟被生生的剥掉了人皮。没有皮肤的尸身,腐坏的速度,比正常的尸身更快,所以这一次沈菀的验尸,画面比以往更具冲击力。
但这些都没能难倒秦菀,她意志坚韧,操作娴熟,即便是面目全非的尸身,依然被她发现了大量的线索。
根据沈菀在亡者胃中发现的,食物残渣这条线索,亡者身份很快便被确认,便是宣威伯府吴家的少爷。
而巧合的是,相同犯案手法的凶案,早在六年之前,便已经发生了过了,而那时被抓的凶手,如今尚在监牢之中。
虽说是被当作凶手缉拿的,但那人却始终没有认下罪行,即便被上了刑,也没松口。
那人名为张洞玄,是一个道人。
此人无父无母,起初在观音镇的一个小道观里。后来,他已年过四十,小道观早已没了香火垮掉了,可他依然独守于此,即便需要乞讨度日。
直至他出去了一年,归来后,便不再信道,改为信天道社。
天道社意为替天行道,社中之人均需行惩奸除恶之事。
每一位入社者在入社之初,都要立下血誓,余生除尽作恶之人,不公之事。
天道社规矩森严,成员之间甚至没有见过彼此的真面目,更不知天道社堂的具体地点。
张洞玄传扬天道社没多久,观音镇便接连发生凶案,三名亡者皆以极其残忍的手法被杀。
第一位被剥了皮,第二位被拔舌断指,第三位则被活活冻死。
而这些亡者无论是生前所做之孽,或是遇害后的死状,又皆与天道社所宣扬的相符:
凡离间骨肉,挑唆父子,兄弟姐妹,夫妻不和之人,死后需入剥皮地狱, 凡巧言说谎,挑拨诽谤,犯下了口舌之罪之人,死后需入拔舌地狱; 凡残酷无情,六亲不认之人,死后需入寒冰地狱。张洞玄大肆宣扬天道社,又极善木工雕刻,且无人为他做不在场证明,便成了这起案件,最可疑的人。
更巧合的是,自从张洞玄被抓,观音镇便再没有出现命案。
只是张洞玄在牢狱之中待了六年,从未承认过自己便是凶手。
如今,京城命案再现,或许恰恰证明了,张洞玄的确是被冤枉的。
沈菀和燕迟一道,去牢狱之中见了张洞玄一面,得知了天道社的存在。
尤其是第二个被拔舌断指的亡者出现,沈菀意外亡者尸身之下,发现了没有被抹除的朱红色印记。
在张洞玄的帮助之下,沈菀得知,凶手竟是以诛邪咒,在布诛邪道场。
传说这诛邪道场,极为阴损残忍,以活人为祭,可解冤释结,消灾转运,若道场大成,则可逆天改命,起死回生。
至此,真正凶手的意图,终于现出了端倪,张洞玄也得以洗刷冤屈,走出牢狱。
这张洞玄虽是个酒肉道士,并非招摇撞骗的神棍,是真有几分道行在身的。
在他的帮助下,测算出了凶徒下一步,会在哪里,以怎样的方式作案。
只是,测算无法做到非常精准,所以几次提前布置,却都没能抓住凶手。
以至于随着剥皮地狱,拔掉舌地狱,寒冰地狱出现后,惩戒放火作恶之人的烈火地狱,惩罚犯戒之人的石磨地狱接连出现,已经死了五个人了。
与此同时,沈菀通过研究死者之间的联系,意外发现,线索竟指向了京城颇有名气的画馆,染墨画馆。
染墨画馆是六年前开设的,画馆主人名为宁不易,京城人称宁大家。
高门显贵若要作画,首选便是宁不易,就连宫中贵人,都对宁不易的画赞不绝口。
画馆内不乏名家真迹,但即便是宁不易所绘的仿画,也都备受追捧。
沈菀与宁不易的渊源,是她尚未见过宁不易的时候,便已经先看过了他的画了。
当时,因户部左侍郎府二房,孟二老爷溺毙湖中,出了命案,沈菀在初入孟家调查之时,便是通过宁不易的画,发现了孟二老爷欺辱侄媳的端倪。 后来,沈菀和岳凝为送礼采买的名家真迹,也都出自染墨画馆。所以,令沈菀震惊的是,几乎每一位受害者,都或多或少的,与染墨画馆有些往来。
再加上,燕迟帮沈菀调查宁不易的时候,意外发现,表面风光霁月的宁大家,竟也会流连凤栖楼这种烟柳之地。
沈菀亲自去了一趟凤栖楼,便打探出了许多事情,因此彻底锁定了宁不易。
为了引他出手,沈菀甚至安排人主动在宁不易面前,伪装成负心汉的模样,成为宁不易的目标。
果然,宁不易上钩了,却也暴露了。
但是,他们没能活捉宁不易,反而目睹他在众人面前,毒发身亡。
沈菀检查了宁不易的尸身,发现他并非是提前藏了毒药,而是体内本就有积年的毒素。
宁不易死后,关于他的全部信息,这才传回京城。
了解宁不易的生平,才发现他虽是凶手,却比受害者更可悲。
宁不易祖籍湖州,父亲得了功名又得以回乡任职,他们一家,便成了宁氏一族的荣光。
然而八年前,湖州生了水灾,朝廷拨款赈灾,却生了贪腐大案。
赈灾的差事,是裕亲王主管的,这贪腐的事和他也托不了关系,可最终却只有从犯知府,和无辜的宁不易之父被定了罪,判了斩刑。
据说这个结果,是圣上同意过的,不过就是为了包庇皇亲国戚,也是怕孙了皇族在百姓心中威名。
事情发生的时候,宁不易在外游学,等他回来,父亲已然被斩首。
宁不易的母亲因为这件事,一病不起。
宁家害怕被牵连,不顾念一丝亲情,直接将他们孤儿寡母给赶出了家门。
宁不易替父喊冤无果,沦为罪臣之后,再无科举之望,母亲没多久也病故了。
父亲蒙冤惨死,母亲因病而逝,宁不易因此饱尝世间冷暖,在极度绝望之中,离开了湖州。
他离开湖中的第一年到底去了哪里,没能查到任何线索,但第二年,他便到了京城,开了这间染墨画馆。
据宁不易的小青梅所说,他少时便喜爱作画,从来都无心仕途。
他向来最是温柔和善,不似其他官家子弟那般桀骜纨绔,所以即便他的事情败露,那小青梅也不敢相信,他竟成了那般凶残之人。
只是,宁不易离开湖州后第一年的经历,他到底哪里来的本钱,在京城开画馆,以及他体内之毒的来源,都随着他的毒发,成了无法探寻的秘密。
又是一桩真相大白,却无人觉得大快人心的凶案,宁不易所杀之人,都比他自身要恶毒得多,他也本不该沦落至此。
奈何皇权之下,人命如草芥,宁不易终究选了最极端的方式,反抗这场权贵迫害的惨祸,将自己的一生,活成了彻头彻尾的悲剧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发布于:河北省股票在线配资门户网,恒正网,配资股市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