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脸就能看出脾胃虚?
四个吃饭习惯是脾胃“杀手”
赶紧自查!
“吃嘛嘛香” 是很多人羡慕的状态,但对脾胃不好的人来说,这却是奢望:吃点就胀、嘴唇脱皮、总没力气…… 中医说 “脾胃为后天之本”,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能不能变成气血,全靠脾胃这台 “消化机器”。
4 个最伤脾的吃饭习惯要改,从脸上 4 个部位能自查脾胃好坏,还有一个简单动作每天练,帮你把脾胃养起来~
一、脾胃不好,全身都 “受牵连”
你可能不知道,脾胃不只是 “管消化” 的,它是身体的 “营养加工厂”:
胃负责 “接收” 食物(主受纳),脾负责把食物变成营养(主运化),再送到全身。
脾还能 “升清”(把营养往上送,给大脑、四肢),胃能 “降浊”(把糟粕往下排),一升一降,身体气机才顺畅。
一旦脾胃出问题:
脾不升清→头晕、头沉、没精神。
展开剩余82%胃不降浊→打嗝、嗳气、口臭。
长期运化差→气血不足,没力气、脸色差,甚至免疫力下降,小毛病不断。
02
二、这 4 个吃饭习惯,正在悄悄 “磨坏” 脾胃
养脾胃,“不做错事” 比 “多做对事” 更重要。这 4 个习惯看似平常,却在一点点伤脾!
1. 吃得太饱:脾胃被 “累垮”
一顿吃到撑,脾胃得加班加点运化,就像机器超负荷运转会磨损。时间长了,脾胃 “动力不足”,吃一点就胀,大便里还可能有没消化的食物。
建议:吃饭留三分空(感觉 “不饿了,但还能再吃”),尤其晚餐别过量,给脾胃留休息时间。
2. 吃得太晚:打乱脾胃 “生物钟”
如果晚上 8 点后才吃晚餐,脾胃本该 “准备休息”,却要被迫工作,时间长了会导致消化慢、肚子胀,甚至痰湿堆积(比如早上起来嗓子有痰、舌苔厚)。
建议:晚餐尽量在 20:00 前吃完,睡前 3 小时不进食,让脾胃按时 “下班”。
3. 吃得太辣:刺激脾胃 “上火”
适量辣椒能开胃,但吃太多会刺激胃黏膜,还会让体内生 “虚火”。一开始可能觉得 “能吃”,慢慢就会胃灼热、腹胀,甚至脾虚(虚火耗伤脾阴,运化能力下降)。
建议:脾胃弱的人少吃辣椒、麻椒,吃辣后喝碗小米粥 “灭火”,保护胃黏膜。
4. 吃得太凉:冻住脾的 “动力”
中医说 “脾喜温恶凉”,冰饮、凉菜、寒性食物(如西瓜、苦瓜)吃太多,会伤脾阳 —— 脾阳就像脾胃的 “发动机”,被冻住了,营养送不到四肢、大脑,就会头晕、手脚凉、拉肚子。
建议:少碰冰饮,寒性食物搭配温性食材(比如吃西瓜配片姜),减少对脾阳的伤害。
三、脾胃好不好,看脸就知道!
脾胃的 “求救信号” 藏在脸上,对照看看你有没有:
1. 嘴唇:发白、脱皮、流口水。
脾胃好的人嘴唇红润、干湿适中。
脾虚的人嘴唇发白、没血色,还容易干燥脱皮(脾阴不足,不能濡养嘴唇)。
睡觉流口水,也是脾气不足的表现(脾 “收不住” 津液)。
2. 鼻子:干燥、发红、嗅觉差
脾胃经脉连鼻子,脾虚会导致鼻腔干燥、嗅觉失灵、流清鼻涕。
鼻翼发红多是胃热(消化不了的食物积成热)。
鼻头发青 + 腹痛,可能是脾胃功能弱,气血瘀滞。
3. 眼睛:疲劳、红肿、看不清
脾胃虚→气血不足→肝得不到滋养(肝开窍于目),眼睛容易干涩、疲劳、看不清。
眼睛红肿、脸肿,可能是脾虚生湿,水湿堆在眼部。
4. 耳朵:耳鸣、听力下降
脾胃虚弱久了,会连累肾气(脾为肾之 “母”,脾不好则肾气虚),肾气不足就会耳鸣、甚至听力下降。
04
每天 5 分钟,练这个动作强脾胃
推荐八段锦里的 “调理脾胃须单举”,动作简单,能增强脾胃运化,缓解胃胀、胃酸多、手脚凉等问题,男女老少都能练:
动作要领
1.并步站立,左脚向旁开一步,与肩同宽。
2.双手在腹前合抱,掌指相对,掌心向上。
3.左手向上举(掌心朝上,指尖向右),同时右手向下按(掌心朝下,指尖向前),拉伸腰背,感受两侧腰腹发力。
4.屈膝下蹲,左右手收回腹前。
5.换右手向上举,左手向下按,重复动作。
6.左右各做 1 次为 1 组,共做 3 组。
配合呼吸:
上举下按时吸气,收回时呼气,动作缓慢平稳,别憋气。
养脾胃的“黄金法则”:三分治,七分养!
脾胃是 “磨出来的”,也是 “养出来的”,记住这 3 点:
1.吃对:多吃温软好消化的食物(小米、山药、南瓜),按季节吃(比如夏天吃姜温脾,秋天吃山药润燥)。
2.慢吃:牙齿多嚼 10 下,脾胃少费一分力,食物嚼得越碎,越容易被消化。
3.心宽:“思伤脾”,想太多、压力大也会让脾胃罢工,每天找点开心的事,心情好了,脾胃也舒服。
脾胃就像家里的 “老黄牛”,默默为我们生产气血,别等它累垮了才重视。从今天起,改掉那 4 个伤脾的习惯,每天练练 “调理脾胃须单举”,对照脸自查状态 —— 脾胃养好了,气色、精力、免疫力,自然越来越好~
提醒:如果长期腹胀、胃痛、腹泻,建议及时咨询医生,排除器质性问题哦!
来源: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病区东院区
发布于:河南省股票在线配资门户网,恒正网,配资股市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